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一位中国女孩在德国反对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的心路历程

5月13号,有一位德国法式米其林餐厅的主厨在Facebook上发文,称不欢迎中国人进入该餐厅的事件登上微博热搜。在德华人团结一致,积极维权,最终该餐厅被米其林指南摘星。

而该维权事件的发起和组织者就是一位胆大心细的中国女孩,名叫蒋雪莹,在德国的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

很有幸联系到她本人,对我们详细讲述了她在这件事情中的具体做法和心路历程,有得有失有思考有启发。

在这个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她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得失分享给大家,也提供一个自己对西方的视角供大家参考。她说,如果能够起到一点作用,都会觉得非常值得。

以下文字根据她的讲述整理而来。

一、事情的缘起和组织实施过程

德国时间5月13日的中午,有一位群友在群里分享了一张图片,是这个法国厨师在他Facebook上发布的复工通知,其中加了一句,不欢迎中国人来我店就餐。

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啊。我们的群友们立刻就炸了。愤怒的声讨之后,群友们就开始讨论如何采取抗议行动。

我们把群友们按照各自的特点和需要分成了四个小组。

第一个小组由德语基础比较好的人组成,负责电话报警和网上报警,进行多渠道举报;

第二个小组由比较有时间上网的人,负责不断留言、评论并转发各大社交网站,用英语或者德语控诉这个厨师,并与赞同厨师的言论展开辩论和反驳;

第三个小组负责与媒体的沟通,将情况反馈给德国和中国的媒体记者,在官媒上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

第四个小组就是本女子,由我登门为他们的米其林餐厅进行独一无二的VIP服务,把律师信亲手送到他们工作人员的手上。当时我记得他们那个工作人员非常非常非常礼貌,而且不必要的加了一句,You are welcome。

一般而言,送律师信这种,对方是不会说你很受欢迎的。应该就是由于他们这个主厨发了这个言论之后,工作人员感受到压力非常大的原因。律师信的图片如下。

效果非常明显。仅仅一天之后,5月14号,这家在德国非常著名的三星米其林餐厅,就因为这个丑闻上了德国北威州电视台的晚八点新闻,其他的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

说实话,我们对这个报道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们给了很多后厨的镜头,就像在帮他们打广告一样,不过主持人最后还是说了一句,这个法国厨师的言论非常可耻之类的话。我把这个视频的截图也发给大家,感受一下吧。

因为不很满意,所以我们就开始研究他别的事儿。这样公然的种族歧视是否还配得到米其林三星呢?于是我们开始疯狂的艾特米其林公司,包括在所有的美食评论网站发出质疑等等。

也只有一天,也就是5月15日的晚上,米其林官方指南发布声明说,已经将这家餐厅从官网的推介榜单上移除。

并且,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以及杜塞尔多夫市市长都发表了公开声明,谴责这件歧视中国人的事件。我所有的德国朋友也都分别从电视、广播、网络上知道了这件事情。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缘起、过程和结果。

二、用团结一致的精神和斗争的姿态赢得应有的尊重。

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一场战斗。遇到被歧视被欺负的事件,我们华人要敢于战斗,打一场尊严与权利的保卫战。

事实证明,只有敢于战斗,才能赢得尊重。这次的斗争居然在三天之内就取得了胜利,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也没有想到会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

饭店到现在为止(说话时是5月19日)还处于关闭整顿的状态,我天天都去看,看他们家开门了没有。

其次,取得了如何有策略的、利用法律和舆论为自己发声的经验,合理合法地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权利。

以前遇到问题常常选择默默承受不发一言的华人,现在完全可以拿起合理合法的武器,正确地奋起反抗坚决斗争。

尊严不是人家送上门来的,也不是靠隐忍可以获得的,而是在斗争、抗争、据理力争中自己争来的。

最后,最重要的是,这次的斗争增强了华人的凝聚力,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这件事件充分说明了,当我们华人团结一心的时候是多么的坚不可摧,势不可当。

我们所有海外华人必须团结起来,为维护我们的尊严与权利齐心协力、并肩战斗。

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呼吁海外的华人律师朋友,大家千万别怕麻烦,遇到事情一声召唤,我们就团结起来一起扛。

长此以往,华人在海外的处境一定会大有改善,而我们在海外赢得的舆论环境同时也会反哺到国内,构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从而实现国内外相互加持,破除目前的舆论困境。

三、对这一事件的教训和思考。

一是关于斗争到什么程度结束的问题。

因为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期。可能我们认为应该千刀万剐凌迟处死,而德国电视台还有米其林官方的处理只是相当于扇了两耳光。

所以有些群友,就号召大家将行动升级,去发起游行,在饭店门口举牌子抗议等等。

我认为,我们的斗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信息已经很大程度地扩散了,对那些公开歧视中国人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样,目的就基本上达到了。

如果我们继续得理不饶人,反而会引发德国人对他产生同情,从而失去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在这样的争论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抗争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从哪里开始,如何取得胜利的问题,怎样结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看了九边写的关于1962年中印战争的一篇文章,我国开战和结束的时机选择就非常有智慧。

我也在研究战争时期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很多思想总结,希望以后可以更好地带领我们战斗群战斗下去。

二是为在这次战斗中对德国朋友的误伤感到遗憾和抱歉。

我现在一直强调那个人是一个法国厨师,但是刚开始做对比的时候,我用了犹太人被禁止的例子。

我的德国朋友后来十分委屈地说,这是法国人的餐厅,只是因为开在德国,发表了这种白痴的言论,就导致所有德国人又一次被撕开了原来的伤口。

我感到非常抱歉,马上删掉了那张对比纳粹时期的照片。作为外国人,我可能无法对他们关于对纳粹时代的愤怒感和无力感有更多的切身感受。但是,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无辜与委屈。

所以,很多时候别人对于我们的委屈不能感同身受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更需要我们用明确的态度和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不表达而默默地承受,以及过度的表达别人不能理解,两者都不能帮助我们融入世界、理解世界并让世界也理解我们。这条路还很长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三、关于德国的疫情情况,以及对这个国家的认识。

德国目前的疫情状态,无论从防范还是治疗上都是做得不错的。

首先说这个民族的集体主义意识非常强,他们会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一点与其他西方民族有很大差别,也是这次新冠疫情防治做得很好的关键。

他们真的非常守规矩,而且不需要有人监督。默克尔在电视上说,明天大家开始居家隔离,人与人间的距离不能小于1.5米,结果第二天全部都能做到。

这么强的整体执行力,从经济上说也节省了相当大的社会成本,值得我们国人还向他们学习。

其次是他们的医疗水平、检测能力都居世界前列。

全德国有177家实验室可以独立完成检测。大规模的检测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毒的传染。

重症监护设备也富余了很多,所以,即使疫情高发,医疗资源也没有被挤兑,所有重症都能用上呼吸机等设备,而且,还有能力从周围国家接收一些重症病人。

德国确诊患者的中位数是49岁,70%的患者年龄是在15岁到59岁,而70岁以上才是新冠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确诊占比仅为16%,这个数字远低于同样受人口老龄化困扰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说明了德国社会的活力明显强于其他欧洲国家。

还有一点就是德国有更为独立的人口和家庭结构。根据德国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德国一共有4140万个家庭,其中42%是单身家庭,两个人的家庭占35%,三个及以上的家庭是23%。

所以,他不像意大利和我们有三代同堂的家庭,居家隔离传播的风险也很低。在他们的民族习惯里,年轻人与老年人都很独立,不是那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最有趣的是,德国人开始戴口罩了,戴的是五花八门的口罩,目测有80%的口罩不符合要求,有的甚至是用内裤改的,看着心情特别欢乐。德国人的严谨是在于遵守了戴口罩的规定,口罩合不合规定暂时还没顾得上。

以前他们认为戴口罩就相当于病情严重得快要死了,既然快死了就不要出来到处跑免得祸害别人。因为他们一旦生病,就马上请假在家休息,一个感冒甚至可以休两周。

而戴口罩是为了防止被别人传染,这个概念他们之前是没有的。这次的疫情,用生命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开始接受和拥抱亚洲的口罩文化,也是东西方文明相融合的一个契机吧。

还有一点和我们有很大差别的,就是对待疫情的态度。

他们的信仰就是信主得永生。不管是得病死了还是得了病没死,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如果既没得病也没死呢,那简直就是上帝安排的,所以,他们在面对死亡时有一种从容和接受。

信仰对于民众心态的调节力量我算是见识到了,挺管用,挺好。

反观在德国的中国人,心态就要恐慌很多。像现在疫情已经稳定了,社交也在小范围放开,如果小规模聚会的话,德国人一叫就来,中国人基本上都会婉拒。

能在家工作就不出门,能不送孩子去学校就不送,宁愿少挣点也图个安稳,基本上是中国人一个普遍的选择。对我的直接影响就是好多中餐馆不开门,没有饭吃很痛苦。

四、关于德国的种族歧视的问题,我觉得也要辩证地看待。

德国的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观,还是提倡平等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这次的胜利。而这个法国厨师,尽管是个人行为,但是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固有的偏见,是存在的。

这次疫情之后,中国人在德国的商业活动会不会受到影响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有的。一方面是全部的商业活动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武汉最先开始传播,人家心里肯定还是有阴影,所以,我知道有很多朋友找工作都很难。只是,拒绝的理由不会公开用这个。

我发了朋友圈之后,有些在中国工作的德国朋友说他们受到了严重伤害,有中国老板也挂了牌子不欢迎德国人什么的。我回答说,你们也可以抗议,因为这是你们的权利。

所以,我也希望国内的朋友们反思一下,在说别人种族歧视的时候,自己有没有也在歧视黑人,拒绝外国人一起就餐。

还有一些事情可能是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其实他可能只是玩笑,但在我们看来就是歧视。所以,有时候老外会觉得华人没有幽默感,一点小事就过激反应。

这也涉及到一个感同身受非常难的问题。我们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屈辱史,不断被打败被占领被瓜分,导致了中国人在面对昔日曾经侵犯过我们的民族发表的某些言行时,有一种特别敏感的神经和格外复杂的心情。

这样的感受,他们是很难感受的,而我们再发展发展也会自动修复好敏感的神经,一定会归于正常的位置的。

米其林事件之后还发生了一个很小很小的事件,安联保险事件。这里发出来各位仔细品一品。

晚上九点钟有群友在群里指出这个问题,当晚就有热心群友根据地址找到了这家安联保险的事务所,并且将投诉信塞到了他们的信箱里。

第二天早上我就看到群里的消息,安联保险的中国区已经对此进行了迅速的处理并公开道歉。整个过程只有一天时间。

所以这两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不要说我们中国人不团结,我们只是没有找对正确的团结方式。一旦我们团结方式正确了之后,这个团结简直就是太团结了,我们都特别特别自豪,特别自豪我就是中国人,真的是有这种感觉。

这就引出了下面这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五、爱国党和恨国党的爱恨情仇。

这其实也是长期很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从他们在那个明镜的杂志封面上,用中国人表示病毒就是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这一点开始,我就觉得我自己被冒犯了。我没有把我和国家划分开,我觉得他们骂中国的时候就是在骂我,因为我就是中国人啊,他们侵犯了我的切身利益了。

我为此做了一些事情之后,很多人就把我归类成爱国党,然后说你这样做没有用啊,或者是这个我们国家其实不值得等等,反正就是各种负面的言论吧。

其中有一位我很尊敬的前辈,他的知识面、阅历、眼界都令我非常钦佩,但是和他关于米其林事件的讨论就很别扭。

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不论这那些恨国党经历过什么,知识见解有多高,了解多少国家的内幕,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你可以将自己与国家区分开,保持所谓理中客,但外国人不会,他们甚至不能区分开韩国泰国越南人,更不能区分开香港台湾人。

你凭什么觉得那些事与你无关呢?甚至有人对中国人无故拳打脚踢的时候,还有人在叫好。我就问一句,你认为他们在打你之前,是会看你的肤色还是看你的护照?

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起打中国人的事件,其中很多都是误打的,包括日本人越南人等,这说明了什么?这些打人的人理中客吗?如果你正好在那里会因为你说你很公正就不打你吗?真是太可笑了。

这世界上的公正是什么,其实人家第一时间的判断就是你的肤色,再决定对你的态度是用公正的还是不公正的。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是要清醒一点。

就说我们自己,能不能把爱尔兰人英国人丹麦人还有德国人区分开?没有办法的,对于我们来说,他们都是白人,这就是现实。

爱国不是一件特别高大上的事情,爱国就像喝水吃饭一样的自然。当有人因为你是中国人而无缘无故地打你时,你自然会生气,自然会反抗,自然要报警,这就是一种自然反应,爱国就是如此。

如果你认为你该打,被打了也不生气,虽然腿被打瘸了一条但还有另一条是好的,那我也无话可说,只能说你赢了。

如果你生气,那恭喜你还是个正常人,那我们就应该去抗争去面对,去团结所有愿意团结起来的华人,抱团取暖互相帮助,用一个集体的姿态做出自己的强势表达,为所有的华人争取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米其林与安联保险事件给了我们信心,也就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六、找到中国人团结的正确打开方式非常非常必要。

我一度认可了外界或者我们自己对于中国人的评价,就是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

因为在针对明镜封面辱华事件和有一个专栏作家发表相似观点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我需要收集一些反歧视视频。300人的群里虽然群情激昂,但是实实在在提供视频的只有16人,而且大部分还是我一个一个求来的。

所以我也有些怀疑自己,怀疑这些事情能不能做成。直到这次的米其林事件,我开始找到信心了。

之前虽然建了一个群,天天打鸡血,但没有找到对路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坚持,然后不断给予一些反馈,比如律师信啊,法院回信啊,怎么从法律的角度去处理啊,等等,慢慢让大家对我有了信心。

建立了一定的公信力,在之后遇到事情时,大家就开始放下戒心,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了。

团结的力量真的是很大很大,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在战斗中增进了解,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片远离故乡的国土上,我们成了家人一般的朋友。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这些亲身经历的分享,去找到和影响身边那些和自己一样的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爱国不羞耻,热血青年不羞耻。

爱国就是爱我们自己,爱我们的父母家人,爱我们的同事朋友,爱我们的群友。热血表示我们有旺盛的生命力。

世界形势纷繁复杂。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德国的物价很明显地涨了,吃的东西之前花30欧能买的东西,基本上现在要花四五十欧,价格普遍提高了10%-20%的样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危机和失业大潮将一波接一波地,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生活的各个维度。我们要做好艰苦奋战的长期准备。

(文章来源:林中一叶公众号 作者:林中一叶)

文章为个人观点

【天下火辣讨论区】(即火辣网)之{百家争鸣}欢迎来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