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分析:白俄涉違兩公約 影響飛行安全

【焦点分析】白俄迫降事件最少涉嫌違反《蒙特利爾公約》及《芝加哥公約》兩項國際公約,前者規定不能對飛機內的人施以危及安全的暴力行為及傳遞明知虛假的情報,以影響飛行安全;後者明確指明各國對其領空有絕對主權,但同時要求各國採取適當措施確保航機的安全和運作效率。事件在對航空界造成巨大反應,波羅的海航空公司已宣布不再飛經白俄領空。

有航空公司不再飛經白俄

過去曾發生類似迫降事件,例如2014年卡塔爾航空的客機傳出機上疑有不明危險物體,在英國軍機護航下緊急降落曼徹斯特機場;2013年7月,時任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的專機從俄羅斯回國途中,因歐洲多國懷疑機上載有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其專機遭拒絕進入領空,被迫降維也納,事後證實斯諾登不在機上。

外界關注這次白俄行為有否違法,焦點落在1944年的《芝加哥公約》和1971年的《蒙特利爾公約》。國際民航組織(ICAO)便認為,白俄做法或已違反《芝加哥公約》,該公約確定領空主權原則,列明各國對其領空擁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權,但要採取適當措施確保航機的安全和運作效率。

《蒙特利爾公約》則禁止威脅民航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安全,包括「對飛行中的飛機內的人施以危及安全的暴力行為,若有關行為有可能危害該飛機的安全」,以及「傳遞明知虛假的情報,危及飛行中的飛機安全」。1988年該公約再獲通過《補充議定書》,新增將危害國際民航機場安全的暴力行為列為國際犯罪的條文。

(華盛頓郵報/路透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