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华商務部促儲物資 猜測備戰民眾搶糧 官媒:想像力勿太豐富

【吃瓜热点】商務部周一(1日)發布通知,部署做好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呼籲民眾「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以應對「突發情况」,惹來備戰猜測,民眾也開始搶購和囤積糧菜。食品飲料板塊股票亦聞風暴漲,部分股票甚至漲停。國務院屬下《經濟日報》發文,呼籲民眾「想像力不要太豐富」。

周一晚間,商務部在官網發布《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做好市場保供穩價工作,保障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並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各地健全完備本地肉類儲備規模及管理制度;北方省份要按時完成本年度冬春蔬菜儲備計劃,南方省份要根據自身情况建立完善蔬菜儲備。又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况的需要。

內地受降溫降雨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近期部分食用農產品特別是蔬菜和一些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不過,商務部消息一出,卻引來備戰猜測。多地網民發出當地應急管理局公佈的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其中廣州市要求市民儲備戶均3日消耗量的應急飲水、食品及應急生活用品。

蔬菜漲價 豆角菜價貴7倍

家住惠東大亞灣的王小姐,昨早去天虹商場買菜,發現蔬菜價格明顯高企。「買了兩個白蘿蔔,要20多元(人民幣,下同);買了幾個西紅柿(番茄),蓋不住手心大小,平均一個要兩元。」王小姐對本報稱,受「備戰」消息影響,她除了買了大批菜外,還增購了一批罐頭和糧食。有山西網民稱,超市日用品昨上午已被搶購一空。許多網民亦通過網絡通告囤購的情况,有北方網民囤購了數百斤冬儲白菜,亦有南方網民囤購菱角、荸薺和板栗等。美團買菜價格顯示,北京平時一公斤豆角只要3元,昨日卻賣到24元;菠菜以前也一公斤6元,現在要11元。

商務部通報亦引發食品飲料版塊股票暴漲,「金融界」網站稱,昨日午後,千禾味業、千味央廚、恆順醋業、克明視頻、宏輝果蔬、金健米業等內地股票集體漲停。

胡錫進:敏感時期「放大鏡效應」

就在網民揣測「備戰」是否意味着要「收復台灣」,《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表示,台海地區固然緊張,但民眾的猜測「是敏感時期輿論的『放大鏡效應』」,加強抵禦、緩衝季節性及災害造成供應緊張的常備能力,方是商務部發文的本意。《經濟日報》刊文稱,商務部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點突發讓人們措手不及,呼籲網民「想像力不要太豐富」,「密切關注可以理解,但因此過度腦補,累積焦慮,完全沒有必要」。

商務部:屬例行工作

人民網微信公眾號昨日引述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採訪稱,商務部每年都會例行發布消費市場保供穩價的工作通知,強調本次通知是基於早前內地應對疫情的經驗,又在今年秋冬自然災害頻發,蔬菜價格波動上漲、新冠疫情多地散發等背景下,提前做出的工作部署,屬例行工作。(明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