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從歐洲到中國 阿根廷重啟奪回馬島進程

【焦点分析】2月中上旬,有關中國「重申支持阿根廷在馬爾維納斯群島(Islas Malvinas,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問題上完全行使主權的要求」的聲浪仍在引發國際關注。畢竟,北京最新的表態已讓英國外長特拉斯(Liz Truss)深感驚詫。
但請北京表態只是阿根廷醖釀恢復馬島主權進程的一部分,阿根廷方面的佈局還包括其針對歐洲的行動。

阿根廷方面就馬島問題採取的外交行動是多線並進的。這與阿根廷此前收回馬島行動的低迷形成了對照:英國在2013年組織的、1,600多名合格選民參加的「福克蘭群島地位公投」,以近乎全數島民支持的結局告終,加之該區域從2007年後一度被列為「歐盟與英國的相關領地」,這使得阿根廷方面一度放下了收回馬島的聲音。

但隨着英國在2016年脱歐,它使得包括馬島在內的南極一帶的全部英國屬地喪失歐盟領地地位。阿根廷的機會也隨之而來。

阿根廷的行動始於2020年開始的對德法的元首外交。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專門前往法國和德國遊說,並說服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及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使之將馬島排除在英國脱歐協議之外。

這一用意在於讓馬島、直布羅陀(Gibraltar)等英國「海外領地」需要為關稅等問題獨立與歐盟進行談判,倫敦不得代表其「海外領土」與歐盟對話。此舉有助於讓馬島等殖民地進一步從英國法統中剝離。

在阿根廷方面持續不斷的努力之下,到2021年1月,歐盟方面的決定也最終展現了其成果。

10

2月5日上午,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訪華時參觀毛澤東紀念堂,敬獻花圈。(阿根廷總統府網站)

根據此後的新協議,歐盟已在相關的貿易談判中將馬島、直布羅陀等英國海外領地排除出了英歐協議。也即馬島、直布羅陀等領地,須另行與歐盟談判並締約。

對此,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曾對歐盟的強硬態度頗有微詞,稱其「冥頑不靈」(intransigent),但倫敦也被迫接受現實。在馬島與歐盟獨自締約後,到2021年7月,馬島漁獲才再次獲准限量進入歐洲。

也差不多就在同一個時候,隨着聯合國大會「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在2021年6月的定期舉行,阿根廷也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支持。在同期就馬島展開的一場會議上,參會的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耿爽即席發言,強調中國「堅定支持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的正當要求」。

事實上,中國一直在馬島問題上支持阿根廷,自1982年後就選擇阿根廷主張的馬島為該地標準地名。到2010年7月13日兩國首次簽署聯合聲明,「中國堅定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要求」與「阿根廷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同等重要。

即便如此,中方外交官在聯合國大會等場合強調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正當要求,終究是不多見的。

史丹利港(Port Stanley,阿根廷稱「阿根廷港」)鳥瞰景觀。法、英、西和阿根廷都曾在馬島設立定居點,唯該群島近200年來長期由英國統治。1982年,阿根廷軍事奪回馬島,馬島戰爭由此爆發,之後阿根廷戰敗撤軍,英國再次擁有群島。(WikiCommons)

有跡象顯示,阿根廷近來從中國購進裝甲車輛、步兵輕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等設備,並計劃購入中國製戰機,又在2022年2月宣佈加入「一帶一路」,這使得阿根廷方面似乎充分展現了自身依託北京發展自身實力,並在合適的時機復仇英國的意圖。以BBC為代表的英國媒體甚至稱英國已被此「激怒」,足見這一系列行動的效果之顯著。

也就在1月下旬,阿根廷還得到了來自德國方面的「承認」。據阿根廷外交部1月21日發表消息稱,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申請過境阿根廷,並申請在無法降落馬島時,改降阿根廷烏斯懷亞(Ushuaia);德國政府也向阿根廷海岸警衛隊申請,允許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停靠在馬島首府「阿根廷港」(英方稱史丹利港)。

考慮到目前馬島英國海外屬地的身份,這一系列「申請」無疑令人莞爾。雖然德國外交部在2月澄清,稱「德國政府就英阿爭議島嶼的立場沒有改變」,漢莎公司的發言是「私營企業」的獨斷,並非國家的意志,但德方終究沒有解釋科考船停靠一事的經緯。這對於重啟收復馬島進程的阿根廷來說,足以窺得一些機遇。

目前,阿根廷已在2020年至2021年間重新繪製馬島地圖,增設馬島專門政府機構及部長,該國似乎已在西方宣告了自己「收回馬島」的進程。該國從歐洲到中國的外交行動,也展現了阿根廷當局抖擻精神的決心。在軍事、經濟及外交等各方面元素的加持下,持續了近兩百年的馬島之爭,或許會隨着當下世界百年未有的變局,迎來一種新局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