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 官媒提這些歷史有玄機?

【军事】中國第三艘航母下水命名儀式,周五(17日)上午舉行,該艦命名為「福建艦」,舷號為「18」,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而這個下水日引來話題關注。

「央視軍事」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福建艦17日下水,是『巧合』嗎?」的影片,配文提到,「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大敗,『致遠』號沈沒;1895年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不忘歷史,定要向海圖強!」

該文續稱,「2019年12月17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母、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下水。『17日』,見證從屈辱到奮起、從苦難到輝煌。」

台媒《聯合報》表示,中日《馬關條約》除向日本賠款等外,還涉及割讓台灣島、澎湖群島與台澎附屬各島嶼給日本。報道並指出,中國第三艘航母選17日下水,「暗示針對日本、劍指台灣?」

另外,內地傳媒指出,適逢「福建艦」下水,「在55年前的今天,正是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的日子」。1967年6月17日上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國防科研領域的又一次飛躍,標誌著中國核武器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報道指出,在氫彈爆炸成功的同時,中國政府重申: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目的,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引述鄧小平多年後說,沒有「兩彈」的爆炸成功,就沒有中國後來的國際地位,就沒有全國人民在危難之時自豪和堅挺的民族脊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