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抗疫次生輿情頻炒熱 網民與「大V」追捧 「沒熱度怎有流量」

在抗疫過程中,內地慈善機構也毫不意外地再被外界質疑,先是紅十字會,近日則是內地歌手韓紅以個人名義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有網民質疑韓紅高調批駁官方慈善機構未能如實履責,但自身也不乾淨,「網絡大V」(粉絲眾多的網紅,V代表名字獲平台個人認証)司馬三忌更向北京市民政局實名舉報。雖說事情現在已告一段落,但這類「次生輿情」仍在抗疫的過程頻頻出現,引來爭議。

網民與「大V」追捧 「沒熱度怎有流量」

此前武漢火雷兩神山醫院的建設就曾因報道中出現「移交軍方」使用一詞,被「政治覺悟」頗高的網絡大V們以各種方式抵制。他們認同,「軍方」一詞是歐美敵對勢力媒體用來形容反政府武裝所用的詞彙,中國媒體不應該沿襲使用,以防掉入敵人精心設置的陷阱。這種說辭一度被諸多年輕網民所推崇。然而「軍方」一詞本是一個不涉政治因素的中性詞彙和簡明用語,即便在中共官方的話語體系中,也多次以「軍地雙方」等詞彙在各涉軍地新聞中被屢屢提及。此外在內地「武漢加油」和日本「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的文化紛爭中,大量批駁「加油」一詞淺白的網友,怕是不知晚清重臣張之洞之父張鍈為官時,為轄區讀書人免費添加燈油的傳說和典故吧。

屢生的「次生輿情」為何會被諸多網民和大V們所極度追捧?記者曾向一名業內人士詢問。對方笑說,自媒體的存在就是創造了一群敢於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擁有迷之自信的人士的發聲平台,不斷利用自己的淺薄和無知,炒作事情以達到擴大影響力的目的。「不炒熱點,怎麼提高和保持熱度?沒有熱度怎麼有流量?又怎麼能換錢呢?」

原來,這些義正辭嚴的背後,一切相關的都是一場利益。也許只有一個目的是真的,就是這些自媒體們屢屢指摘和批駁正規媒體,其目的無非爭奪話語權,進而吸收更多的廣告。至於是否有利於抗疫,並不在他們的通常考量範圍。難怪韓紅在被北京當局調查後說,「部分工作受到影響,延遲部分物資的交付,對醫護人員的安全保護和重症病人的救護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明报 郑海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