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邮报社评 百万人手写China 澳洲最大少数民族第三大移民国人普缺一席之位

悉尼邮报评论员 老蕭

澳洲2021年度人口普查,排移民人数第三位的China,没有出现在出生地选项里,需要人工输入,引起华人热议。树要一张皮,佛争一炉香。澳洲最大的少数民族不获尊重。华人纷纷质问,第三大移民来源国出生地来自“其他”地方?人口普查避谈“China”二字?能力有限找不到更科学的办法处理?这些都令中国移民甚至澳洲社会正义人士十分困惑。

在邮报最新还在进行一项相关民调里,对ABS(澳洲统计局)问卷设计不满的华人占56%,认为选项没China是合理的仅有15%。

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来自中国的移民群体每年递增,相比2011年的占比1.5%,增长了0.7%达至2.2%,位列第三(仅次于英国、新西兰)。从2011年到2016年这5年间,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数量为130万,其中,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数量是最多的,分别为191,000人和163,000人。中国移民,就算减去台湾人,也是澳洲最大的少数民族。

若人口普查的选项设计具严谨性的话,增长最多的移民群体没理由没选项可填,需要手写。
值得指出的是,这个选项设计错误从2016年的人口普查延续到2021年的人口普查。
有人辩护说2016年就是这样设计的。笔者要反问的是,那2011年还有之前一直有的China选项,为何在2016年就被无端端取消了呢?断不可拿2016年就是这样设计来做为“合理”理由,若2016年的选项设计存在是合理的,那2011年以前的存在不是更加合理吗?存在未必是合理,不然存在了数十年的白澳政策为何被取消?

可能有人问,为何2016年的人口普查华人社区当时没有人指出来呢?笔者分析一是华人即使困惑,也逆来顺受了;二是华人即使有不满,也找不到人替华人发声。所以2016年的中国移民没对此疾呼,但这不等于中国移民接受这种设计,不等于问题不存在,更不是问题存在的理由。

君可知,今时今日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如2016年,近年因为疫情的种族歧视个案上升,华人族群追求社会平等的愿望史无前例的高涨,族群意识开始觉醒。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澳中关系彻底恶化,夹在中间的华人移民特别是大陆移民成为磨心,右翼政党对华人的不信任远超2016年的环境。事实上自由党联盟政府别说关怀这个华人群体了,其议员更在国会公开质疑中国移民的忠诚度,搞得沸沸扬扬。华人族群要求平等就很自然了。所以,2016年的选项设计错误放到现在2021年,难免挑动华人的神经,自然备受华人移民关注。

那么,China选项为何在2016年就被取消了呢?难道真是涉及香港,台湾问题?或者,从那时开始,自由党就准备和中国对着干了?那一年,右翼总统特朗普风头甚劲。
其实,正是2016年自由党谭宝任澳洲总理后,华人的际遇就大不相同了。2016年人口普查取消China选项,基本是反映了执政党的右翼思维和对未来的方向。

对出生地选项没China,ABS有解释,但就算逻辑成立,也依然令人困惑,若因为中国有地区问题,那么印度呢?
来自几百个邦的印度移民是不是应该有选择填自己邦的权利?为何印度不用“其他”代替?
还有西班牙也有加泰罗尼亚之争,加泰罗尼亚移民是不是应该有选择填自己地区的权利?为何西班牙不用“其他”代替?
还有英国有北爱尔兰问题,北爱尔兰移民是否也应该有选择填自己地区的权利?为何英国不用“其他”代替?
所以,设计问卷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大有内涵。归根到底还是右翼思想作祟。有观点认为ABS是独立的,但这可能只是表面而已。

普查数据对中国出生地的模糊和隐晦设计,既不尊重客观事实,也损害普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其实,中国又或中国移民已经不能当做透明或不存在,这种设计的思维,跟右翼思维如出一辙。自由党联盟政府几乎归零了澳中关系,被工党批评为50年来最无能的政府。其治下的统计局可谓近墨者黑。

问卷设计既然是政府行为,就应做到完美,争取无懈可击,不能业余水平。作为移民第三大来源国,China是有资格也有必要列出的,否则就削弱人口普查的意义–全面深入社区进行数据收集,为未来规划提供可靠的信息数字。若真的履行这个要求,人口数量多达120万以上,占总人口超过5%的中国移民,岂能不列为重点数据搜集对象?

还有一点,据ABS的统计师大卫博士介绍,人口普查是给人们“提供了国家在那一刻的细节情况记录,并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构成的重要信息”。既然这样,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移民带来的中华文化,即使不重要但也是构成澳洲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重视。
问卷的设计,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华人的看法和态度,十分紧贴时代脉搏,可惜是令人遗憾的“紧贴”。
忽略中国移民及其文化,有可能误导政府的决策阶层的决策,这一点ABS有想过吗?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人口普查选项设计的一个不足。
但这种设计最大的漏洞,在于人工输入
数据收集里,手写(人工输入)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造假或容易填错,二种原因都能令普查数据失真,这是普查的大忌。若发生这样的情况,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就存疑,削弱数据的可信性。这一点,ABS的专家有此考虑吗?社会发展不是以提高效率为依归的吗?就算是刁难华人,不也要为普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考虑吗?

人口普查为了什么?不就是用大数据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发展么?现在中国移民不属于人民之列?这个问卷设计显然带有政治考虑,并不符合人口普查应该超越政治,着重科学的基本前提.

这个问卷设计是边缘化来自两岸三地的移民,这些占主要移民比重的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损害了这些移民的归属感。也损害了对国民身份的认同。

貌似独立的统计局,笔者认为并不如此。可能在很多事情上是独立的,不受政治立场干扰的,但似乎只要遇到涉及中国的议题,思维就短路了,就很业余了,失去专业操守了。
真正的独立未必存在,或者相对的独立,ABS完全可以参照国际奥委会的有关处理,这个涉华议题,并非什么难题。统计局把它作为难题,反而凸显其并非政治中立,对某个族群没有持公正立场。有倾之嫌。

图为澳洲ABS的介绍截屏

在ABS的介绍里,标明是联邦政府所属的统计局,故统计行为是代表联邦政府的。根源就是出在自由党联盟政府身上。
从ABS的官网介绍,不难发现,核心团队没有一个华人,既然如此,ABS做的人口普查,对华人存在偏见就不足为怪。本来,正因为没有华人,才应该善待华人,尊重华人的故乡。而不是利用工作之便,打击某一个族群,给这个族群穿小鞋。人口普查是科学,不是政治。
这不是玻璃心的问题,是起码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的尊重,对专业的尊重。
不管以前是否如此处理,未来都应修正。社会才进步。正如白澳政策不会因为执行了数十年,就被一直下去,要改正就要改正。社会不完善改进,怎会发展?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个选项呢?
第一种做法是参考国际惯例
有国际惯例可循,不用统计局发明创造,例如一,国际机构的商务系统登记格式怎么设计,照搬就是。
二:无论是联合国或奥委会,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都有国际准则和范本可循。奥运会是政治色彩相对最少的国际机构,学习奥运会做法来参考设计问卷,基本无可厚非。

第二种是自主设计:
技术上完全可以这样设计:出生来源地:中国大陆(注明不含香港,台湾),可将香港,台湾列入“其他”选项具体填写。这样处理才是对第三位移民数量的科学设计。

若非要弄得与众不同,那只有二个可能,要么对中国移民有政治偏见,要么是专业能力低下,没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个字概括就是无能或业余)。说难听就是不承认一个中国。不过没必要把这些外交政治纠纷拉到国内自己的人口普查。大家不想关心政治,但政治从没远离每一个人。

有个x爸长篇大论把华人不被尊重是合理的解释得头头是道,其实是用逻辑证明自己是窝囊废,是跪族(这也是华人不被尊重的根源之一),这窝囊废根本不代表主流华人的观点,只是华人的另类。民调已经反应主流华人的不满。

在微信群,阿德莱德某前校长就对此有看法,也给华人建议:
The justification for not including China is spurious. Simply put ‘mainland China’ as an option and if necessary also give Taiwan and Hong Kong as options. It would not take up much extra space.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d its diversity should be known. This Chinese from Singapore, Malaysia etc would possibly still be an issue but at least getting closer to being accurate.
(不包括中国的理由是虚假的。简单地把“中国大陆”作为一个选项,如果有必要,也把台湾和香港作为选项。它不会占用太多额外的空间。中国人口及其多样性应该知道。这个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中国人可能还是个问题,但至少越来越接近准确了)。
Individuals and groups can write submissions to the ABS highligh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ng remedies. This might be worth considering before the next census in 2026?
(个人和团体可以向澳大利亚统计局提交意见书,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在 2026 年的下一次人口普查前,这可能是值得考虑的?)

自由党联盟政府缺乏处理中国问题的能力,无法处理两岸三地的国际问题,折射到人口普查的问卷设计,就采用了鸵鸟式回避策略。
这笔账,一定算在现在执政的自由党身上,没它的,华人哪来那么多麻烦?都觉得华人是软柿子,好捏是吧?怎能用“其他”取代澳洲最大的少数族群呢?欺人太甚!

既然自由党联盟政府治下的ABS没把中国移民放眼里,没能力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那么中国移民日后只能用选票发声,用选票,告诉政客,华人是值得尊重的族群!争取令未来的执政党对统计局进行改组,真正做到公正,独立。体现平等。可幸,这一点在民调里已经反映出来。在邮报的一项相关民调里,表示日后用选票回应的有28%近三成。
美国刚离世的史学家余英时有句名言,我在哪,中国就在哪。这话在全球或能行得通,但在澳洲目前可能就变成:我在哪,我在“其他”啊。。。现在的澳洲,已经没几个华人敢把自己的故乡挂在嘴边了,哪有余英时那个底气,那个民族自豪感?

每次看到华人的儿女走在澳洲街头,就有一种为孩子们的未来栽树的愿望,希望中国移民的后代,龙的子孙能得到尊重和应有地位,并以华裔血统为傲。

悉尼邮报以“多元 正义 民权 环保”为追求,​当中民权的表达,已在本文中。

2021,8,7  农历立秋

作者为草根资深时事评论员/华人专栏作家

附2016年澳洲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2016年澳洲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回顾
1.澳洲总人口数量相比2011年人口普查时增加了8.8%,达到23,401,892人。
2.相比50年前,现在的澳洲更加的多元化,从普查人口的出生地情况来看,澳洲本土出生的人数比例进一步下滑,从2011年的69.8%下滑到2016年的66.7%,3个百分点不可谓不小。
3.3.9%是出生在英格兰,相比2011年的占比4.2%,下降了0.3%。
4.以中国为代表的亚裔群体正在逐渐扩大自己的人口规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出身地,对于一些二代甚至三代华人移民而言,是计入到澳洲本地出生人群的,所以说实际的华人数量应该更多!据统计数据显示:2.2%是出生在中国,相比2011年的占比1.5%,增长了0.7%。全澳华人为121.3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9%。
5.1.9%是出生在印度,相比2011年的1.4%,增长了0.5%;1%是出生在菲律宾。
6.澳洲最常使用的语言分别为,英语(占总人口的72.7%)、普通话(占总人口的2.2%)、阿拉伯语(占总人口的1.4%)、粤语(占总人口的1.2%)。
7.关于国籍,父母双方均为澳大利亚人的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2006年为57%;2011年为54%;2016年为50.7%。
8.出生在海外的人数增加:2011年为5,280,802人;2016年增加到6,150,191人,占总人口的26.3%;
从国家来看,出生在英国的澳洲人是最多的,为907,570人;其次是新西兰,为518,466人;中国排在第三,为509,555人;印度排在第四,为455,389人;菲律宾排在第五,为232,386人。
9.从地区来看,出生在亚洲的澳洲人数量首次超过了欧洲。过去5年中,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数量为130万,其中,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数量是最多的,分别为191,000人和163,000人。

人口普查选项应有中国移民 (投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