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佩洛西亞洲行的晶片拼圖 文:托勒密

美國政壇地位僅次於正副總統的第三號人物、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亞洲,衆多媒體將焦點放在台海局勢屬常理。然而按實際上美國在印太的部署,台灣不過是其中一環而已,佩洛西之行恐怕還有所圖。觀乎佩洛西的其他亞洲行程,新加坡、韓國以及日本均是美國高科技產業鏈拼圖上的一塊,而從韓總統尹錫悅避見佩洛西引起的巨大國內壓力來看,中美雙方的政經角力已開始蔓延到周邊各國,幾乎升級到敵我分明的「新冷戰」模式了。

半導體攸關美科技霸權通脹

「台積電的工廠運作依賴全天候和全球各地的連結,也就是與歐洲、日本、美國等從物料到化學品到零件,再到軟件以及工程診斷的合作……工廠能運轉起來是所有參與者的功勞」,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佩洛西訪台之前接受CNN知名記者Fareed Zakaria訪問時講了可圈可點的一句話,實際上概括了佩洛西整個亞洲訪問的核心目的—— 保障好美國半導體價值鏈的穩定。新加坡自己是一個有一定產能而且正飛速發展的電子器材和半導體重鎮不提,台灣、日本和韓國各自是晶圓鑄造、半導體器材以及記憶體生產的翹楚。這些國家或地區在利用美國出口的技術支撐起整個美國科技和經濟未來的根基,也是中美之間經濟以及戰略角力的核心。

半導體作為今日所有電子產品的核心零件,可謂任何發達經濟體的「未來」根基所在,但是對於美國,以至於民主黨政府來說卻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汽車價格。汽車製造是極為典型的全球化產業鏈,而其中作為核心零件的半導體生產線美國幾乎完全依賴東亞供應,只要生產過程有丁點障礙,都會在美國本土產生漣漪效應。歐美的晶片設計企業龍頭如AMD、Nvidia、ARM等均嚴重依賴東亞地區的代工廠如台積電和三星,而能夠提供頂級晶片代工更是只有這兩家東亞大廠。

根據聖路易斯聯儲銀行高級經濟師雷保域治(Fernando Leibovici)和研究員鄧恩(Jason Dunn)發表的論文指出,在疫情影響到供應鏈的2021年上半年期間,對於半導體有依賴性的工業產品價格升幅比起無依賴的產品升幅多出達4個百分點。而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美國新車的價格上升了11.8%,二手車的價格更上升了驚人的37.3%。這一點,佩洛西在7月22日的一個圓桌座談會上解釋民主黨為何要提出《晶片和科學法案2022》時亦重點提及到通脹這個因素。佩洛西此次亞洲行,安撫好美國半導體產業鏈供給關鍵節點的盟友,絕對是其中一個主要任務。

當然, 經濟以外,半導體產業對於美國有更深層次的戰略價值。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2月雅虎財經的訪談中就直指半導體的供應是一個「國安問題」,在7月另一個訪談中更引用俄國例子,稱由於受西方制裁,缺乏半導體供應的俄軍事設備和軍事衛星因而「失靈墜落」。這就引申到佩洛西亞洲行的另一個關鍵的任務——推動美國倡導的「四方(美台日韓)晶片聯盟」(Chip 4)。這麽一來,對於佩洛西避而不見,最後僅通過電話對話的韓總統尹錫悅態度就可堪玩味了。

中美之間兩面不是人的韓國

那麽是什麽導致了尹錫悅的尷尬呢?答案同樣可從《晶片法案》中找到:法案一方面將提供巨額的資助予在美國設立廠房的半導體公司,然而另一方面亦就補助設立了相當嚴苛的限制——獲資助的公司10年之內不可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增設除了「已迭代半導體」(legacy semiconductors,也就是28nm或更舊型號)的生產設施。換句話說,韓國龍頭半導體企業三星和海力士(SK Hynix)若想得到資助,就只能在美國增建更高精度晶片的廠房,而兩者均有大量投資的高精度中國廠房勢必會在將來被慢慢淘汰。一方面是出口生產技術的美國,一方面是佔有去年韓國60%半導體出口的中國市場——這正是美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即推動在可信友好國家或地區建立供應鏈)戰略造成的難題,也是尹錫悅尷尬的源頭。

佩洛西的亞洲之旅,代表的除了是具有民主黨多邊主義特色而又不失强硬的外交戰略之外,亦象徵着美國對華鷹派立場將愈來愈有向盟友「出口」的傾向,對於中國圍堵更為明顯的里程碑。

文:托勒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