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從台海危機到Chip 4四方聯盟 中美晶片戰開打

【焦点分析】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上周二(8月9日)終於簽定了擾攘多時的「晶片法案」,此巨額法案致力補貼廠商在美國自家製造晶片,同時明令限制獲資助的半導體企業在中國投資,加上近日致力拉攏組成「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顯然要在晶片上「圍堵中國」。

美國價值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在上月底獲得參議院通過後,上周二獲拜登正式簽署落實。2,800億美元預算之中包含對半導體行業的520億美元補貼,以及向新的晶片廠提供價值24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此外法案還授權在10年內撥款2,000億美元,推動晶片科研。但由於「晶片法案」包含國安競爭條款,接受聯邦補貼的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及其他受關注地區包括俄羅斯、伊朗等擴大投資先進製程晶片生產,28納米(nm)製程或以上的晶片則不受規限。

所謂先進製程,即是可以把電路做得更細小的製程技術,隨着科技與時並進,先進製程的定義也不斷改變,目前業界一般視10納米以下視為先進製程,10納米以作為成熟製程,但亦沒明確分界。而這個法案以28納米作分界,可謂欲把先進製程晶片生產「全面囊括」,把中國全面排除在先進製程巿場外。

拜登在白宮草坪發言時亦毫不掩飾方案衝着中國而來。「不幸地,由我們生產的先進製程晶片在全球佔比是零,中國正試圖追趕我們生產這些高技術晶片。毫無疑問,中共在積極遊說美國商家反對這項法案。美國必須在生產先進晶片方面領先全球,此法案會將之實現。」

520億美元補貼「分餅仔」,美國「親生子」英特爾(Intel)預期分得最多,拿到最多200億美元,德儀(Texas Instruments)、美光(Micron)等較小型美企也能受惠。英特爾行政總裁Pat Gelsinger 表示,該法案可能是二戰以來美國「最重要的產業政策」,旨在扭轉美國在全球晶片製造業中所佔份額從1990 年的38%下降到10%的趨勢。

總部位於美國愛達荷州的美光亦宣布,將利用「晶片法」的撥款和補助在2025-2030年間啟動在美生產,創造四萬個就業職位。另外,台積電投資120億美元的亞利桑那的5納米晶圓廠也將獲得補助。

韓國三星亦將會獲得補貼,但這也是一把雙面刃。因為,自2012年以來,三星在中國的投資金額高達258億美元,這包括在西安的NAND Flash工廠,該廠區佔三星的NAND Flash總產能高達42.3%。若三星因受到美方制約,無法持續擴充西安廠房,將造成不小的衝擊。

「晶片法案」說到底就是政策的一個延續,早在特朗普任期內,華府於2018年便對中國出口半導體開徵25%大額關稅,之後再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等出售半導體電子零件,2020年更限制華為購買美國設計和製造的晶片,全球使用美國設備製造的晶片都不得供應華為。連帶拜登政府今年3月向日本、韓國及台灣提出組成「Chip 4」,美國可謂在半導體發展上多方位試圖「圍堵」中國。

傳中國已做出7nm晶片

有專家認為,由於中國的晶片生產目前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以成熟製程為主),影響不大,但長遠對中國的先進製程晶片影響可能頗大。作為中國的領頭羊,中芯有能力生產先進製程晶片,但技術跟台積電還少還有6年差距。台積電則是唯一一家目前在中國大陸生產28納米以下較先進制程芯片的企業,其位於南京的工廠生產16納米晶片(台灣法規限制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生產14納米以下晶片)。但隨着美國推出晶片法案,台積電及英特爾等「受惠」商廠在未來則無法擴大於中國的先進晶片生產或建設新工廠。

在先進製程晶片的巿場裏,真正較重點的技術分水嶺是7納米製程。目前,全球7納米以下晶片產能巿佔率中,台灣獨佔鰲頭達78%,其次為12%的韓國,中國則只佔1%,美國為零。但預期美國晶片法案出台後此格局將會改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