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 评 周 刊

言论自由不可或缺 华人评论网媒

烏戰後中方減提「沒有上限」論 專家:中俄關係指標 還看實際軍事合作

【分析焦点】在俄軍攻烏前,西方傳媒開始關注中國官方就對俄關係「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的定調,但在開戰後,中方表述似有降溫,令人關注北京是否在烏戰問題上跟莫斯科保持一定距離。研究中俄關係的澳洲學者科羅廖夫認為,在美國堅持對中國展開新冷戰下,北京即使對烏戰有微言,也別無選擇,需要俄羅斯作為平衡美國的實際盟友。他向本報表示,中俄關係的真正指標應是雙方軍事合作的實際內容和領袖會晤頻密度。

翻查紀錄,中方提出類似論述,可追溯至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去年1月表示「中俄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到今年2月4日中俄峰會的聯合聲明,再提到「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加強戰略協作不針對第三國,也不受第三國和國際形勢變幻影響」——翌日,時任副外長樂玉成更指中俄關係「上不封頂,沒有終點站,只有加油站」。

由「沒禁區合作」到「有底線」

但在2月24日俄軍侵烏後,中國外交信息明顯減少提及類似表述。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3月更在鳳凰衛視專訪增添「底線論」,他說:「中俄之間合作沒有禁區,但是也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秦剛上月再指外界存在「誤會」,強調中俄不結盟,「不是盟友關係」。

這些表述變化令西方輿論關注北京是否就烏戰跟莫斯科保持距離,美媒Politico更指秦剛最新說法是變相撤回「沒有上限」論。但主張當前中俄關係實際上是「戰略結盟」的科羅廖夫不這麼認為,「北京對烏戰並不高興,卻也無法不理會俄羅斯」,關鍵在於美國壓力。

中美互視對方國安最大威脅

科羅廖夫解釋,北京益發認知到「華府已無可逆轉地邁向在經濟和地理上實際圍堵中國的戰略」——中國將美國的「亞洲再平衡」和「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戰略視為安全威脅,更將最近AUKUS同盟(由澳洲、英國和美國組成)視為戰略威脅,而美國對台灣作出高調售武和高層(例如佩洛西)到訪等強力支持,更對中美關係火上澆油,「中國看待美國的方式,跟美國看待中國的方式一模一樣——即最大國家安全威脅」。

俄軍攻烏後,中國和近年獲西方拉攏的另一亞洲大國印度,都傾向迴避明確表態或參與制裁,甚至趁低價購入俄方能源,但美國對此態度迥異,一方面以次級制裁威脅北京,另一方面避免過度施壓新德里。科羅廖夫指美國從未批評「對莫斯科的支持並不下於中國」的新德里,顯示美國尋求在中美關係上重建「冷戰2.0」,而非藉烏戰將中國從俄羅斯身邊拉走。

美方圍堵成定局 無關北京撐俄

科羅廖夫坦言,從中國的角度看,美方批評無關中國撐俄與否,而是關乎圍堵中國,「那中國為何要考慮譴責俄羅斯,不惜冒上損害中俄戰略結盟的風險?中國需要俄羅斯作為平衡美國的有效盟友」。

被問到應從什麼指標觀察中俄關係,科羅廖夫認為以下兩點極為重要:(一)中俄軍事合作的實際內容——即聯合軍演的數量和複雜程度、兩國軍隊定期會面的頻密度和具體內容;(二)普京和習近平的經常會晤。他指普京新近宣布俄羅斯會協助中國建造導彈防衛早期預警系統,便是雙邊結盟的強力指標;中國心照不宣地在烏戰支持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在佩洛西訪台等關鍵議題上對中國的言語支持,也是戰略合作的重要指標。

中俄軍事合作密度深度成指標

自烏戰爆發後,中國仍有保持與俄對話和軍事合作,習近平和普京在2月25日(開戰翌日)和6月15日兩度通電話。《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習近平擬下月外訪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跟普京會晤,但報道未排除習只以視像方式參與。

軍事合作上,其一最受矚目的是美國印太戰略重點「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5月在日本舉行期間,中俄派出4架可攜核轟炸機以共同編隊方式繞行日本周邊,日媒質疑時機是蓄意,但《日經亞洲》後來引述消息,指俄方原提議同時以軍艦繞近日本,因中方猶豫而未實行。另外,北京已宣布解放軍將派員參與俄羅斯下周二(30日)起舉行的「東方-2022」聯合軍演(印度亦會參與),但強調「與當前國際與地區局勢無關」。(明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