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術停火」 美勢闢遏華新戰場
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昨日在北京會見美國景順集團董事會主席瓦格納。這是中美兩國相互調整關稅措施14日正式實施後,中國高層同美國商界的首場公開會見。
未來存變 商界把握窗口期
關稅調整迅速對貿易市場產生影響。據內地外貿企業反饋,美國訂單本周內開始回流。出口導向型及對美國市場依賴程度較大的產業,包括消費電子、機電及勞動密集型產品商家,正利用90天窗口期加速出口。工業製造的訂單也在增加,內地工業零部件服務平台海智在線副總經理劉海濤表示,美國客戶正在重新落單。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認為,中美企業應抓緊在這90天內盡量擴大交易,以降低潛在風險。
不過,內地企業對短期利好普遍持謹慎樂觀態度。北京學者認為,本輪關稅調整標誌着美國政府掀起的關稅戰進入「戰術性停火」階段,但90天的限期設置表明,這並非美國對華的「戰略性妥協」。
「關稅大幅下降讓企業看到了希望,卻面臨着結構性困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指出,關鍵還是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大,其根本目標還是遏制中國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韓正會見美國企業家釋放的積極信號,疊加中美貿易市場的迅速反應,表明儘管中美雙方的博弈仍然非常激烈,但通過務實對話和互利合作,中美經貿關係仍有望找到新的平衡點。
科技跨境支付領域迎較勁
然而,就在關稅調整正式實施前一天(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加強人工智能晶片出口管制,禁止全球企業使用華為昇騰晶片。王孝松認為,此舉反映出美國很可能會轉向更隱蔽的非關稅壁壘作為新戰場。
白明指出,美國對中國的非關稅壁壘一直存在,過去美國政府濫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技術性貿易壁壘(TBT)規則,現在美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針對中國具體企業的具體產品進行打壓,更加赤裸裸。
對此,王孝松表示,美國在科技、國際貿易結算等領域佔據優勢,未來可能採取更精準的打擊措施,中國需多管齊下應對挑戰,包括加速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建設、深化「一帶一路」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場等。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當地時間1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中方表示要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經貿環境,法方也表示要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雙方還簽署合作文件。與此同時,正在韓國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的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出席了中國與《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成員部級會議,他表示談判取得積極進展。分析認為,這將為中國應對美國挑戰提供更多有利條件。
作者:鍾鳴九 (明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