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歧视根源 华人后代如何应对
澳洲是乐土但也有歧视,近日悉尼发生少年围殴华人夫妇,围殴华人母女等多起种族歧视事件,令人不安。如何寻找歧视的根源,为何疫情过后澳洲街头突然冒起针对华人的围殴事件,如何应对种族歧视,再次成为华人社会的思考。
笔者多年观察,澳洲的种族歧视,最受害的一是土著,二是华人。歧视土著是隐性的,只有结果,但歧视华人则是明目张胆的,原因也不难发现。
歧视华人的根源,仍是政治与种族优越感。
种族优越感造就过上世纪的白澳政策,那时的种族歧视没多少政治成分。
政治作为种族歧视的根源之一,可以追溯到当前国际背景,即在中美世纪博弈的背景下,澳洲亲美势力操作为之。
大家都知道美国二党轮流打压围堵中国,但其实海外华人也受到所在国的亲美势力打压,种族歧视就是一个表现形式。
澳洲的亲美势力是如何操作的呢?一是政党立场,政客的公开言论,二是通过亲美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者能看到,听到,能被关注到,但后者却十分隐性,不是华人还不容易察觉。
前者的例子很多,主要集中在自由党,国家党,一国党身上。工党其实也有,毕竟政党内部肯定存在左中右的政治光谱。
亲美媒体对种族歧视的影响最深远,无论报道还是评论对中国基本是没一句好话,甚至瞎话,立场跟美国媒体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本身就是美资媒体)。这些媒体长期鼓吹澳美同盟,只字不提澳中战略伙伴关系,大谈政治价值观而轻描淡写澳中经贸关系,媒体立场是美国千钧重而中国轻飘飘。对中国的长期负面描述带来的对华负面印象,被澳洲一小部分人将之投射转移到华人族群身上。主流媒体这样的取向,目前对社会缺乏文化认知的群体影响最大。
你说十几岁的小屁孩怎么就围殴华人呢?根源在哪?笔者认为根源就在犯事少年的父母身上,而这些父母就深受亲美媒体和亲美政党政客的影响。突然增多的街头暴力事件,令人联想会否是自由党败选,其父母是支持者的恶少年受父母影响而拿华人泄愤?不然怎么解释大选后这段时间突然密集发生恶性街头事件?最好是笔者想多了。
为啥会把根源归到父母身上?因为笔者有孩子,所以深深明白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说实话,笔者的家庭也有被歧视的亲身经历。例子一,孩子带黄色手表,在学校就被笑黄皮肤,虽可能是玩笑,但孩子最终还是把黄色手表带换成黑色,说明影响已经在二代心里产生;例子二,孩子在After School Care,跟父母反映说老师在零食分配上对华人和西人孩子厚此薄彼,西人孩子有求必应,华人孩子肚子饿反被拒绝,除了歧视无法解释;最新的例子是上月孩子在Redfern Station被二个西人女少年无缘无故举中指。
所以,种族歧视是无处不在的。有少数华人极力否认澳洲存在歧视,鸵鸟人而已。华人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感受到,他们或许还不明白这是歧视,或觉得是不是自己不乖导致。善良的总是会被欺负的,恶人恶势力挑软柿子捏是恒古不变的人性定律。笔者的教育就是谁跟你竖中指,你就竖回去!
当前发生的造成身体伤害的恶性种族歧视事件,如何应对AI有详细介绍(另附文)。笔者要补充的几点是:
当今时代社交平台的自媒体兴起,大大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换句话说,曾经掌握澳洲舆论权的主流亲美媒体影响力大不如前,媒体的碎片化十分有利多元文化社会。这次大选,说明澳洲社会总体的清醒理性,恶势力恶人还是少数,更不能当道,广大选民用选票发声。华人社会有理由乐观面对未来。
笔者的教育是,让孩子练武,强身健体之余,还能不受校园欺凌(孩子在校至今被欺负打架八次,没一次打输,做父母的真高兴!!)。事实上,练武班的家长都有孩子在校被欺凌的经历。中华民族不仅勤劳还是勇敢的民族,华人的后代,就应该重拾民族精武精神,树立华人新形象,这也是对街头暴力歧视的防护底线。毕竟法律是事后的应对,无法挽回身体的损伤。现实是很多歧视如心态歧视,隐性歧视,职场歧视是法律的灰色地带并无法解决。
现实说明,华人有钱或勤劳也未必有地位,天真以为单靠几个华人议员也不会改变社会歧视状况。华人族群只有提升华人形象,自强不息,服务社会,维护澳中友好关系才能彻底扭转歧视根源。
在澳洲这片乐土,华人反歧视任重道远,不为自己也为后代,华人一起努力吧。
撰文:老萧
2025年5月25日
图为2020年辣评周刊主办的反歧视活动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