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線:特朗普抽身戰爭 設法遏華保霸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開始稱霸全球,主要依靠當時約佔全球50%的龐大生產力,成為世界經貿中心。1991年蘇聯解體,加上中國經濟開始融合資本主義世界,使美國得以統籌一個無疆界、無縫的國際自由貿易市場,並借助其龐大軍事實力,成為單極霸權。
經濟方面,美國將高勞動力、高資源消耗、高污染但低回報的產業轉向海外,建立全球分工體制,自身則全力發展軍工、金融保險、地產、娛樂及旅遊文化等高收益產業;另亦發展藥業、資訊科技與人工智能等高度依賴知識產權壟斷的領域,以主導全球。最後,美國透過軍售與美元作為全球貿易儲備與交易貨幣的地位,達致經濟、政治、文化與軍事霸權。
為穩固霸權地位,美國不惜長期製造戰亂,如韓戰與越戰以維持對兩韓、日本及東南亞的影響力;挑動兩伊戰爭,以製造阿拉伯世界與伊朗的矛盾;支持塔利班,引發阿富汗戰爭,到後來自身參戰建立中亞影響力;扶持以色列以削弱英、法在中東的角色。最後拜登政府更夥同歐盟策動俄烏戰爭,冀解體俄羅斯。只是,多年捲入戰事導致美國國債高企,軍事行動屢受挫折,如今已力不從心。
美國霸權另一個挑戰則來自中國。美國當初與中國建交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聯共制俄的同時,也透過投資中國、生產足夠廉價商品供應美國,並期待中國經濟發展可建立消費力,吸納美國的高價商品及文娛服務。未料中國在不足半個世紀,工業產能已遠超美國,更取代美國成為逾百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並在綠色能源、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領域對美國構成實質挑戰。中國在金磚體系的影響力,以及金磚的整體實力可能已超越美國及G7。
特朗普政府如今急忙從戰爭抽身,冀保存經濟實力,進一步尋找資金發展高科技產業,務求完勝中國。美國要重新引進工業生產,重建自身產業鏈。要實現這些目標,美國退出戰爭及政治顛覆是非常正確,但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就只會適得其反,各國可孤立美國及施以報復制裁,美國就無法獲得足夠資金建立工業及生產鏈,也無法銷售產品。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