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 评 周 刊

言论自由不可或缺 华人评论网媒

分析:台灣人才撐住中芯國際 中美科技戰暗藏台灣元素

【焦点分析】全球汽車高階芯片短缺,突顯台積電製造地位。台積電人才大量轉投中芯國際,撐住了中芯七納米製程的發展,全力往獨立自主芯片製造前進,中美科技戰暗藏台灣元素。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一月二十四日致電台灣政府,期盼台積電(TSMC)為德國汽車產業提高晶片(芯片)供給量,以免各大車廠由於晶片短缺而停工,將造成百億美元的損失。

當駕駛者安全和方向已依賴軟體反應速度,不只是德國車廠,美國、日本甚至中國大陸,都意識到下一代汽車發展關鍵點,在於高階製造汽車晶片,台積電的供應甚至影響到市場競爭和經濟發展。

「因為汽車正走向人工智慧!」全球最大科技基金經理人和投資銀行分析師指出,人工智慧晶片其實掌握在美國大廠輝達(Nvidia)等公司手中,這些大廠都委託台積電製造,一旦消費者開始選擇更具智能的汽車,各大車廠未來推出產品將越來越聰明,特斯拉電動車的大受歡迎,也更讓高階製造汽車晶片供不應求。

特斯拉智能晶片也是來自台積電七納米(台灣稱奈米)製程(7nm)。不只是台積電,台積電關鍵人才的流動也影響半導體下一階段競爭,包括中國大陸第一大芯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延請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也成功慰留了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全力往獨立自主芯片製造前進。

二零二一年蔣尚義加入中芯後,最頂層運營團隊四位高管中三人曾在台灣企業服務過,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趙海軍與梁孟松都有台灣半導體工作背景,難怪國際媒體會形容中美科技大戰之中,「台灣人才支撐中芯國際發展」。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任二十天前,已傳出對中國科技輸出管制重新認定,放寬部分成熟製程許可,美國放寬許可主要是指晶片使用二十八奈米製程以上技術的產品,可提供相關成熟製程的代工服務,二十八奈米也成為中美大戰中最新科技平衡點,像中國國務院宣布鼓勵發展半導體產業新政,也是對製程二十八奈米以上科技公司免徵十年所得稅,希望二零三五年前國內晶片自製率可達百分之七十。

中國要達到這個目標,本來還是要看美國臉色,像中興、華為遭遇美國制裁,減緩了發展速度,供應華為設計的產品至少需要十四奈米以上製程晶片,美國科技禁令生效,台積電斷供華為十六奈米以上的產品後,中芯如果無法提供先進的產品,想供貨華為的期待也只能落空。

梁孟松在中芯的重要性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早在二零一一年就開始量產二十八奈米製程晶片,當時中芯的技術只停留在四十奈米,等於是兩個世代差距,四年之後的二零一五年,中芯才開始量產二十八奈米晶片。這也是梁孟松為什麼當年加入中芯這麼重要。外傳中芯董事長李志學「三顧茅廬」把梁從三星挖來,梁從台積電離開後,二零一一年正式進入三星電子,讓三星開始走向FinFET製程,二零一七年梁轉投中芯後,不到一年中芯的製程技術就從二十八奈米跨入十四奈米,良率也從百分之三拉高至百分之九十以上。

當梁孟松計劃離職的消息傳出,當日中芯國際股價從一月十五日收盤五十八點四人民幣(約九美元),重挫約百分之七至五十四點三人民幣,中芯國際甚至宣布暫時停牌。梁孟松當時在辭呈中公開指出,他對於蔣尚義即將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一事毫不知情,深覺不被尊重與不再信任。梁孟松並且透露,中芯花費三年即完成一般企業十年才能達成的任務,7nm也將在二零二一年進入小批量試產。

梁孟松是伯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及電腦科學博士,太太是韓國人,蔣尚義在台積電負責研發部門主管時,梁孟松是他部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第一次退休時,將執行長大位交給蔡力行,蔣尚義也選擇退休,蔡力行決定提拔孫元成擔任技術研發副總,梁孟松則決定出走三星,後前往中芯。早在梁孟松加入之前,台灣工程師就是中芯發展的樑柱,二零零一年張汝京離開台積電到上海張江工業區創立中芯,二零一一年夏天加入中芯國際的執行長邱慈雲也是台積電員工,不僅使公司在二零一二年轉虧為盈、連續三年獲利,且頭四年港股的市值躍升近三倍。二零一八年從台積電研發基礎工程處長職務退休的楊光磊,則是在二零一九年受聘為中芯國際獨立董事,更強化中芯的陣容。

不過,目前中芯超過四成的主要收入來源仍仰賴四十/四十五奈米及五十五/六十五奈米的產品,大部分營收來自非高階製程,雖然二零二零年第三季二十八奈米產品大增,但仍不到百分之十五,梁孟松打算連續推進兩個世代的先進製程研發,往七奈米前進,試圖拉近中芯與台積電技術差距。

這已經不是台積電的問題,而是中美競爭的問題。美國商務部去年十二月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且公告十奈米製程以下的設備禁運,十奈米以上則進行審查。沒有先進的投資研發,未來就不會出現先進的產品,這也代表中芯會從下一回合繼續落後下去,正如目前落後的世代。

事實上台積電二零二零年開始量產五奈米晶片,三奈米製程開發也符合進度,市場也預期將在二零二二年下半年量產;而中芯才正挑戰十四奈米量產的關鍵時刻,量產還有問題,下一代技術仍相對落後,難怪一傳出梁孟松要出走的消息,股價下跌如此快速。

更大一股阻力則是大陸國內產業決策者對科技進程認識不足,甚至有人比喻台積電的高端產品是高尖端「魚翅」市場,但中芯等二十八奈米產品經多年發展如同「白粥」等基本食品,中芯可以經營中端白粥市場,各有各的愛好者,因為最佳例證是中国北斗系統最新也只用二十八奈米晶片,二十八奈米晶片主攻的並非最高階智慧手機市場,而是配合大陸5G「萬物互聯」以及衛星導航系統等概念。事實上科技競爭早就在軟體決勝,更好的軟體需要效能更先進的硬體完成,未來軟體和應用只會越來越多,「白粥」如果兩年後不變成「魚翅」,就會像過去的個人電腦一樣馬上被淘汰,如果物聯網的應用和速度繼續進步,中芯目前十四奈米技術量產和華虹半導體二十八奈米製程等會越來越難滿足市場需求。

美國戰機用台積電晶片

美國F35戰鬥機的晶片用台積電十六奈米製程,未來中国各項軍事運用豈能落人後,不過由於5G時代來臨,各種應用出現,加上美國制裁效應蔓延下,中芯無法出貨,這將帶給台灣其他半導體廠二十八奈米一個很大的商機,像台灣聯電用二十八奈米製造的電源管理 IC、RF射頻、IoT應用等代工訂單持續湧入,八吋晶圓產能滿載,而中芯也公告將於北京設立合資廠,發展二十八奈米或以上製程,首期目標產能為每月約十萬片十二吋的晶圓。

中芯如果只是維持現有的收入規模,無法繼續研發先進製程,長期來看是一大隱憂。這也是為什麼中芯必須跳過梁孟松,來延攬現年七十四歲的蔣尚義為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的主要原因,在蔣尚義長達四十五年的半導體經驗中,曾經參與研發CMOS、LED、矽基太陽能電池、Bipolar等各種先進技術製程。蔣尚義在台積電服務時最大的成就就是台積電從市場跟隨者變成領導者,蔣尚義從零點二五微米(二百五十奈米)開始主導,一路至九十奈米、六十五奈米、二十八奈米及十六奈米。蔣尚義公開表示,他在中芯可以做得比在武漢弘芯更多,因為中芯整體能力較強,也有先進封裝(Packing)基礎。

從二零一九年開始中芯最重要的併購案就是封裝測試的下游領域,這也是和台積電相同的策略,因為產品越來越小,製造越先進,下游封裝就更重要,蔣尚義公開表示,他在中芯推動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可以比在武漢弘芯至少快四至五年」。

更重要的是,蔣尚義也和歐洲許多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關係緊密,就在二零二零年的最後一天,中国国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視訊會議,共同宣布《中歐投資協定》(CAI)談判經歷七年後完成,中歐重新進入下一階段的合作。

歐洲能不能成為中國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破口?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中,歐盟在半導體業的特定領域有不可忽視的實力,如射頻技術、AI智慧感測器、微控制器、低功耗技術及半導體製造先進設備如光刻機等,在5G和6G方面,歐洲也有強力的技術地位。

外界曾謠傳美國政府不准中芯從荷蘭AMSL購買EUV光刻機,故中芯遲遲未能獲得荷蘭政府的出口許可證,但美國帶頭圍堵華為,總統特朗普下台後,歐洲開始調整新態度,歐洲也從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戰爭中,意識到建立自我核心製造技術的重要性,歐盟半導體業也打算走向自立自強之路。

未來中國、歐盟如果皆選擇走向產業獨立的覺醒和重建,半導體產業格局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不算短的時間之中,台積電的人才仍將在全球扮演重要的角色。(亚洲周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