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可或缺 華人評論网媒

华人故事3:杰出华人获奖无数 访当代青年女雕塑家Nancy俞钦

华人故事3:杰出华人获奖无数 访当代青年女雕塑家Nancy俞钦

THE SYDNEY POST悉尼邮报记者Lisa Wei

 

华人移民澳洲已超过200多年历史,在这历史长河里,不少华人凭借自己的出色才华,取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为华人族群争光,留下璀璨的脚印;更多华人虽然寂寂无闻,只是芸芸众生平凡的一员,但却是构成澳洲多元文化社会的一份子。

当代青年女雕塑家Nancy(俞钦)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其中的一位杰出华人。她的作品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这位澳洲出生的华裔才女,是如何融合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呢?

自从2020年新冠发生以来,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不断发生,社会右翼当道,主流媒体极少正面报道华人,对华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相信很多人对此感到厌烦….但澳洲生活本该是多彩多色的及有趣的,在这种背景下,华人主流网媒《悉尼邮报》11月10日访问了华裔青年雕塑艺术家Nancy(俞钦)。

(图为华裔青年女雕塑家Nancy俞钦)

Nancy从艺术院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玻璃雕刻艺术创作,她创作的作品带来震撼带来美感,她的观点,思维及视觉与众不同,下面是本报记者与Nancy (俞钦)面对面访谈的内容:

 

记者:你从小在澳洲长大接受教育,而父母来自东方文化,在家庭和在社会你如果平衡东西方文化冲突及身份认同?文化差异对你的思考以及艺术作品创作有什么影响?

Nancy: 小的时候觉得东西方文化有冲突,表现在读书方面有差距,在家里可能想到补习班之类的,但在学校更多的是以鼓励为主。但当我长大后我就越来越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我不再认为是冲突而是把它当作独特的优点柔和地把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东西方文化差异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事物,这也打开了我创作的思路,找到中西文化的平衡点并通过艺术手法把各自文化的精华结合展现给大众。

青年雕塑家Nancy俞钦作品

 

记者:你当年决定去中央美院上学时,是你自己的决定或受你父母的影响? 在求学之间,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这个决定对你今后的生活及艺术雕刻之路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Nancy: 去中央美院学习是我自己的决定。当时我高中毕业,在澳洲学的多数是艺术历史方面的东西,我想学手艺把雕刻绘画学到顶级的方面,所以报考了中央美院,最后通过了考试。

求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是,每个作业都有打分,有时候很难拿到高分并且老师也没有说明理由,感觉自己辛苦的创作没有被老师理解而有一些打击。现在看来,别人对你的批评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反而会打开你的思路,不要钻进自己的牛角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及评判标准,学会选择性的接受不同的声音。

青年雕塑家Nancy俞钦作品

 

记者: 你的玻璃盔甲作品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盔甲细节雕刻及设计融合了中西文化,这一灵感来源何处?你通过这作品表达什么样的理念?

Nancy: 玻璃盔甲创作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它还没完成还在创作过程中,上面的人物关羽及张飞,选择他们是因为非常符合我的理念。小时候我父亲常跟我讲很多三国时期的故事,他特别喜欢关羽因为其讲义气。当我长大了读了之后对此有更深的不一样的理解,关羽的傲气,张飞的怒气更是一个训诫。盔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的是一种傲气自信心,现代社会赋予我们每人一个身份,但这个身份并一定是真实的自己,而盔甲就像那个身份一样保护着自己。盔甲是由玻璃作成,这意味着盔甲是脆弱的。一旦我们遇到挫折,自信心受到打击,就好像盔甲碎了一样割破自己,我们很可能一蹶不振。玻璃盔甲既坚硬又脆弱,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找好自己的定位才能实现自我突破。

青年雕塑家Nancy俞钦作品

 

记者: 在2020年,你获得澳大利亚国家年度新兴艺术奖,并在今年2月份举办了澳洲首个华人玻璃雕塑展,你的展览作品溶入东西文化元素及哲学,从这次展览中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Nancy: 那是我第一次举办的个人展览,对我来说意义深远。玻璃艺术制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每年只能创作出作品就5个。比如玻璃婴儿的制作跟现实生活中婴儿的孕育的时间一样,长达9个多月,它经历了构思,设计,材料选择及雕刻一系列过程,由于每种玻璃材料的处理过程,温度磨光要求都不一样,融合出来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艺术上玻璃雕刻会给人们一种神秘感。这次展览跟以前不一样,把我所有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览,让我有成就感有启发,这些作品彰显了我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理念的成果。

青年雕塑家Nancy俞钦作品

 

记者.:经过多年努力,你已经是澳洲艺术界的一颗明日之星,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励志的故事,尤其对少数族裔的更是很多挑战,你如果去克服困难及体验成功的喜悦?你有什么难忘的经验对年轻一代华人有所启发?

 

Nancy: 艺术之路每个人面对的情形都不一样,这是一条艰难之路,在我追求艺术创作时也面临经济及设备短缺等各方面困难,我的家人、老师、朋友、前辈及各种各样的人都曾给我支持帮助,推动我艺术之路向前迈进,应验了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非常感谢他们。在艺术上,想要成功就需要坚持,要有创新不要走别人老路,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因为现在流行什么就刻意去设计创作什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创作过程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觉得没有人会关注你知道你,但其实有人在看只是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当你的作品展览时,哪怕10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你的作品前驻足欣赏,那就是最大的鼓励,以后可能会更多的人在看。我想对同龄的或年轻一代华人共勉的是:坚持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做好准备等待改变并突破自己,这是我在艺术之路上坚持最重要的点。

青年雕塑家Nancy俞钦作品

 

记者: 听说你最近获得一个奖项,是什么样的奖项,能和悉尼邮报分享一下吗?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Nancy: 这个奖是Vicki Torr Prize, 一个在澳大利亚玻璃艺术界上的奖项。对我来说,这个奖给我一个小惊喜,在去年我也得过另一个更大的奖项。这奖项是对我过去艺术之路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鞭策。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展览都推迟了,明年计划有7个展览,大部分是在悉尼,但都是参加团体展览。我今年的愿望是加入公共艺术委员会Public Art Commission,推出我的玻璃雕刻作品到公共场合比如公园,广场,街边等,以便让更多不同的人欣赏及了解玻璃雕刻艺术。

本报记者在Nancy俞钦的工作室进行采访

 

【华人故事】说明:为反映华人移民的经历,身在异乡生活工作的甜酸苦辣,《澳华辣评周刊》·华人天地专栏在2021年9月3日推出【华人故事】系列,文章形式有采访,有自述,篇幅有长有短,内容可以是叙述过去,也可以只是描述一个故事。真实第一,言之有物,体现华人勤劳,智慧等正面形象。参与对象既有华人成功人士,也有平民百姓,七十二行都有。【华人故事】力求绘画出当代华人移民的真实面貌。文章同步在《悉尼邮报》发表。

有云“精彩的人生未必事事如意,平凡的人生未必风平浪静”,来吧,说出你的故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留下你的人生轨迹以作纪念!欢迎来段【华人故事】!

若有意参与【华人故事】的华人朋友,欢迎联系本报。扫二维码入群咨询或投稿电邮:[email protected](请注明“华人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