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群島允中國勘海底礦藏 10年來首訪中國
庫克群島總理布朗(Mark Brown)訪華,2月14日下午在哈爾濱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兩人共同見証簽署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這是庫克群島總理10年來首次訪問中國,法媒較早前指,新西蘭曾表示庫克群島確定具重大戰略和安全影響的國際協議應徵詢其意見,不過布朗未理新西蘭警告,將率團訪問中國。
新華社報道,李強在會談表示中庫建交28年來,兩國始終真誠友好、平等相待,持續推進各領域互利合作,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前行,中國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堅定支持庫克群島人民自主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願同庫方加深政治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李強指中方願同庫方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庫克群島發展戰略對接,推動海洋、基礎設施建設、農漁業等領域互利合作不斷走深走實,中方願進口更多庫方優質產品,鼓勵更多民眾赴庫克群島旅遊。
他稱雙方要加強在教育、文化、衛生、青年等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密切兩國民間友好交往,中方願同庫方深化多邊領域協作,一道維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攜手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新華社指,布朗表示在習近平英明領導下,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庫方表示由衷祝賀。庫中有著近30年的友好合作關係,庫方始終視中國為重要夥伴和好朋友,真誠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對庫克群島及其他太平洋島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他又指庫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將繼續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願同中方加深農漁業、基礎設施、民生、海洋、旅游等領域互利合作,在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多邊協作,推動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持續深入發展。
會見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証簽署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Cook Islands)總理布朗(Mark Brown)表示,政府會以謹慎方式推動深海採礦計劃,指有關計劃幫助國家長遠發展。不過多個國家及組織都表示反對,憂慮開採可能對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衛報》7月7日報道,布朗以電郵方式受訪時,談及該國的深海採礦計劃,稱政府正研究其可行性,形容拓展這個機會不但是為國家做正確的事情,亦是負責任的做法。
庫克群島由15個小島組成,位處湯加(Tonga)及法屬玻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之間,人口只有大約1.8萬人。不過當地水域的海底就估計蘊藏約70億噸的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這些物質需時數百萬年形成,含有豐富的鈷(cobalt)、銅、鎳(nickel)及錳(manganese)。
布朗曾表示,庫克群島可能成為重要戰略金屬的來源,估計可以滿足全球目前對鈷的需求長達八十年。另外亦有支持深海採礦的支持者認為,這是為國家利用海洋資源發展經濟的機會,同時可以逐漸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不過有研究太平洋的「克拉里恩-克利珀頓地區(Clarion-Clipperton Zone,CCZ)的專家則指出,區內有大約40至70%的海洋生物樣本仍未收集,指在開採金屬結核對海洋生態的後果遠超預期。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去年曾呼籲全面禁止深海採礦,德國、智利、西班牙、日本及新西蘭等國都支持禁令或暫停進行計劃;而之前有意支持採礦的太平洋國家斐濟及圖瓦盧(Tuvalu)亦改變立場,與 帕勞(Palau,又譯帛琉)、薩摩亞(Samoa)等國家、以及Google和大眾汽車(Volkswagen)等企業聯手,共同呼籲暫停採礦。
負責世界海底管理的聯合國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會在7月9日起接受開採海底的申請,預計需要經過冗長的審批程序,目前難以估計最快何時批准開採計劃。
布朗稱,預計數年內都不會收到相關申請,重申國家需要更多數據和資料,再決定是否開採。不過他表明,作為一個細小島國,易受外來衝擊影響,因此深海採礦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多樣化帶來長遠前景,當地的將來就應該交由當地人決定。
相关新闻
香港自1997年後,不時出現「去殖民化」的爭議,而這股風氣亦吹到太平洋地區,除了澳洲有政黨爭取國家實施共和制、新西蘭數年前舉行「棄米字旗」公投外,南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Cook Islands)最近有意更改國名,希望新名宇可以反映原住民的特色。
第二次「棄英」計劃
庫克群島由15個島嶼組成,現時人口大約有1.75萬人。該國由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James Cook)在1773及1777年發現和訪問,其後英國在1835年以庫克船長的姓氏(注:庫克群島以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James Cook)命名為當地命名,並於1888年成為英國保護地,其後保護權移至新西蘭。
當地民眾曾經在1990年代要求廢除這個這個帶有殖民地色彩的名字但不成功,他們到了2019年1月捲土重來,發起要求的委員會主席馬塔羅阿(Danny Mataroa)表示,政府開始傾向支持有關建議,委員會收集民間意見後,再收窄至60個選項,希望可以在4月將最佳建議提交政府考慮。
團結和自豪
馬塔羅阿認為,新國名必需有團結民眾的意義,令大家對國家有一份自豪感,同時亦要反映毛利族(Maori)歷史和文化,以及基督教信仰等。
政府決定名稱後,將交由全民公投表決。由於庫克群島的的土著語言毛利語和新西蘭毛利族有千絲萬縷關連,即使目前政府方面未有透露名單上的選項,在毛利語意味「島嶼」的Avaiki Nui被認為是熱門之一。不過當地副總理布朗(Mark Brown)對於改國名錶示非常支持,並希望可以聆聽社會的聲音。
雙語模式
除了以土著語命名外,庫克群島亦可能考慮仿傚新西蘭採用兩個國名,該國政黨和民眾不時在公開場合以毛利語「奧特亞羅瓦」(Aotearoa)稱呼新西蘭,反映這個名字在政治和專業層面都獲認同。
庫克群島不少居民本來都是住在新西蘭,但隨着群島的旅遊業日漸蓬勃,吸引他們返回家鄉投資,因此這批迴流族的取向將很大機會左右公投結果。
(新華社、法新社)